郭颖,民进铁西区工委会员、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教师,始终铭记“立会为公”的宗旨,以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,深耕教育一线35年。她以音乐为纽带,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,将“有情怀、有故事、有方法、有温度”的教育理念融入学生的成长旅程,成为一面闪耀在教育领域的旗帜。
一、情怀为根:以民进精神滋养教育初心,让热爱成为育人的灯塔
郭颖不仅是中学高级音乐教师,更是一名始终以民进会员身份鞭策自我的教育者。她常说:“作为民进人,教育不仅是职业,更是使命。”1991年,怀揣对歌唱纯粹的热爱,她从师范学校踏上讲台,并以“在音乐课堂中传递美育价值,在平凡教学中播种希望”为己任,辛勤耕耘。2007年,当学校委以重任,让她专职辅导高中声乐特长生时,她激动地表示:“这是实现教育理想的契机,也是民进会员服务学生、培养人才的职责所在!”这份初心,支撑她连续五年暑假奔赴中国音乐学院深造,聆听名师教诲,汲取专业养分;支撑她三次争取国家级培训,在中央音乐学院系统提升教学能力。每一次学习归来,她都将严谨治学、服务社会的精神融入课堂,用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赤诚的热爱,为学生点亮音乐之路。
二、故事为脉:在双岗建功中书写育人篇章,让平凡岗位绽放光芒
作为民进会员,郭颖深知“双岗建功”的意义——既要做好本职教学,也要为民进事业贡献力量。她将这种责任感转化为日复一日的耕耘。设计高中声乐特长生课程体系时,她结合民进对素质教育的倡导,创新提出“学业与特长并重”的理念,利用课余时间排演,动态调整训练强度,让专业成长与文化课学习“两不误”;带领“兰之语”女声合唱队从零起步,到省市级舞台屡获佳绩,再到教育部“华夏教师大联欢”中与东南亚教师交流,展现中国学子风采……每一个突破背后,都是她以民进会员的担当,推动校园美育发展的生动实践。2012年《春天的芭蕾》演出十余场,学生们用歌声传递文化自信,这正是她对民进“弘扬中华文化”使命的深情回应。她用故事证明:平凡教师的坚守,也能成为时代精神的注脚。
三、方法为翼:以民进智慧赋能教育创新,为学生的成长精准导航
民进会员的身份,让郭颖始终关注教育前沿理念,并将之转化为科学的教学方法。面对声乐特长生“双重压力”,她以民进人“求真务实”的态度,潜心研究高考规律与学生特点:18年积累的录取数据、对每个学生嗓音与学习习惯的观察,让她形成独特的“个性化高考规划”;面对家长迷茫,她以民进会员的政策敏感度,耐心解读教育方向;针对学生短板,她融合民进“精准施策”的思维,动态调整备考节奏。曾有文化课薄弱的学生在她的指导下考入名校,她说:“民进教会我‘方法比努力更重要’,教育就是帮学生找到最适合的路径。”这种智慧,让她的课堂既有艺术的灵动,又有科学的严谨,成为学生逐梦的坚实翅膀。
四、温度为本:以民进仁心传递师者大爱,让教育成为生命的滋养
“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。”作为民进会员,郭颖深谙此理。她将“立己达人”的精神融入日常:学生们口中的“郭妈妈”,既是专业上严苛的导师,更是生活中温暖的依靠。考试失利时,她用《阳光总在风雨后》的旋律抚平焦虑;高考前夕,她手写百余张鼓励卡片,字字句句饱含深情;学生进入大学后,她仍持续关注成长,提供专业建议。她说:“民进人要做‘有温度的桥梁’,连接学生的现在与未来。”一张张从名校飞回的录取通知书,不仅是对她教学的认可,更是对民进会员“润物无声”育人理念的生动诠释——她让学生明白:音乐不仅是技艺,更是滋养生命的底色。
35年从教,18年坚守声乐特长教育,郭颖老师以民进会员的担当,在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这片沃土上,用歌声浇灌青春,以热爱点燃梦想。她的故事,是无数民进教育工作者的缩影:我们或许平凡,但始终以“为公”之心践行使命;我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之举,但用日复一日的坚守,让教育成为照亮时代的星火。她用行动证明:当情怀、故事、方法、温度与民进精神交融,平凡教师也能成为托举未来的脊梁。
致敬郭颖老师!致敬所有以双岗建功书写教育初心的民进同仁!我们将继续携手,在新时代新征程上,以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当,为教育事业发展、为国家人才培养贡献民进力量。